春季是黃金季節,但要留意溫度,要防病。
溫度:出殼最初幾天溫度要保持在32℃—33℃,由于還沒張毛??;跟著其生長發育,溫度可逐步降低,通常每周下降2℃—3℃,到4周齡后,需保持23℃左右即可。
濕度:小山雞喜歡干燥,怕濕潤。一般1—7日齡的雛雞,要求相對濕度60%—70%;一周后相對濕度可保持在50%—60%。室內濕度太大,可勤換干墊草。如濕度過低,可在火爐上放置水壺燒開水,以發生蒸汽增濕。
光照:你如果想要一群健壯,免疫力強的的小山雞還要留意光照。一般雛雞在1—2日齡可采取24小時光照,但燈火不宜太亮,只要讓雞能看見吃食即可。3—14日齡,除夜間喂食開燈外,白天一般不開燈,以利雛雞歇息。15日齡后,如氣候溫暖,可增加陽光照射,以便殺菌,防病。
密度:據有關資料證明:飼養密度與育雛室內空氣的衛生狀況以及雞群中惡癖的發生有著直接的聯系。雞群的密度過大,育雛室內空氣污濁,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氣味濃,衛生條件差,易感染疾病,雛雞吃食擁擠,搶水搶食,饑飽不勻,影響生長發育。雞群密度過小,房舍及設備的利用率降低,育雛成本提高,影響飼養效益。雛雞適宜的飼養密度,一般1—2周齡,每平方米可飼養30只左右;以后跟著日齡的增加,每周可遞減5只;至7—8周齡時,每平方米可飼養8—10只。
喂食:雛雞出殼24小時后即可開食喂料,但開食前應先喂給飲水,一般先用萬分之二的高錳酸鉀溶液(稍呈淡紅色)讓雛雞自由飲用,以清洗腸胃;以后幾天,可在水中加入5%的紅糖或葡萄糖,以利于雛雞對蛋黃的吸收。開始喂料時,可將小米或玉米粉碎加適量的雞蛋黃蒸熟(半熟也可)冷涼搓碎撒在塑料布或白色紙上,讓雛雞學習啄食。出殼15天以內的雛雞,每天要喂5—6次,白天4次,晚上1—2次,15日齡后,逐步過渡到4次。每次喂料不宜太多,做到少給勤添。同時要不斷地供給清潔的飲水,水中可適量加些維生素、抗生素等。在飼喂過程中,要特別留意雛雞的飲食變化,飲水過多或過小都是疾病的前兆。
免疫:雛雞常見的疫病主要有白痢、球蟲病和雞新城疫。3日齡時,連喂2天痢特靈水(2片加水1千克),或飼料中增加0.3%—0.5%的磺胺藥物,防備白痢病。7—10日齡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10—20倍稀釋雞新城疫II系疫苗給雛雞滴鼻,每只1—2滴,防備雞新城疫。20日齡后,每200只雞用40萬單位青霉素拌料1次喂光,連喂3天,防備球蟲病和雞出敗。45日齡后,每只雞再注射1次100倍稀釋的雞新城疫I系疫苗0.4毫升。此外,雞舍要清潔衛生,用具要天天清洗,定時消毒。雞舍出入口要設石灰池或消毒池,不讓外人隨意進入雞舍。同時,還要留意做好防鼠、防蟲、防蠅、防火。
文章源自:山雞苗 http://www.hsdcranes.com
02-17
山雞苗飼養如何來斷喙
1斷喙辦法(山雞苗飼養)山雞苗斷喙時術者左手持雞,大拇指頂住雞頭后側,食指置于雛雞頸部下部,輕壓雞咽喉部,使之縮舌,避免剪斷舌頭。留心用力不要太大,以雞頭不左右搖動為宜。中指護胸,手心捉住雞體,無名指與小指夾住兩爪進行固定,然后將雞頭向刀片方向傾斜,使上喙比下喙多切些。切除的部位是:上喙從喙端至
10-25
山雞苗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雉出殼后24~36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至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雉及時調教,使之趕快飲水,喂水后1~2小時開食。開食料要柔軟,適口性好,養分豐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至好喂濕拌料。在每次加料前除去剩料。開食時每2~3小時誘食1次,今后逐漸增加間隔時間,0~2周
09-07
山雞苗養殖密度多少比較好?
山雞苗飼養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所容納山雞苗的數目。密度過大,妨礙山雞苗采食,飲水和運動,弱山雞苗受的影響更大,密度過小,設備利用率低,添加飼養本錢,一般,體型大的密度應小些,體型小的密度可大些,日齡小可密些,日齡大課疏些。冬天可密些,夏季疏些。山雞苗飼養密度直接影雛雞的生長發育、雞群的規整度、平
08-25
怎么防止山雞苗互啄?
山雞以生長發育快,抗病力強,商場經濟效益高深受養殖戶期待。然而在山雞養殖過程中,有些山雞易患啄癖,怎么防止和治療是許多山雞苗養殖戶所關心的疑問?,F將經歷介紹如下:1、強弱分群養殖,以防以大欺小、以強欺弱,構成小雞、弱雞被啄傷后而構成啄癖。光照也是發作啄癖的緣由之一,育成雞光照每天應控制在9小時以內,開產后逐漸延長到16-18小時,若俄然添加,則易導致啄癖,光線不易太強,每平方米2-3瓦為宜